9月3日,全國首條短程低碳廢鋰離子電池資源回收生產線在湖南省韶山市湖南江冶機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動工建設,該生產線投資1.5億元,年處理廢舊鋰電池2.2萬噸,可實現年產值7億元,能滿足湖南省及周邊省份廢鋰離子電池回收利用的市場需求。
相比同類生產線,該項目工藝流程顯著縮短,二氧化碳產排量下降超過三成,不僅自動化程度更高,智能化程度也更加優越。作為科研合作方,湘潭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張俊豐教授團隊,在國內首次實現了對復雜廢氣的深度協同治理,大大提升了整個行業的清潔水平。
廢鋰離子電池回收過程中產生的含氟劇毒物質、磷化物、氮氧化物、超細粉塵、易燃易爆揮發性有機物等復雜廢氣,十分危險且難以凈化,業內一直沒能找到合適的方法和技術。
“我們提出了‘前后協同、因溫治氣’的新思路,并開發了炭基材料多污染物協同治理關鍵技術,憑借碳材料首尾兩端同步處置氟化物、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攻克了廢鋰離子電池資源回收過程的復雜廢氣治理難關。相比國內外已有的同類生產線,我們首次真正實現了全過程的清潔低碳運行。”張俊豐說。
該生產線是“廢舊鋰電池梯次利用及資源回收項目”的成果應用,包括復雜退役鋰離子電池“帶電破碎—精細分選—極粉分質回收—煙氣多污染物協同治理”技術及裝備。全系統具備流程短、資源回收率高、回收資源品質高、價值高等特點,同時自動化程度、智能化水平、清潔化水平、二氧化碳產排量等都居行業領先水平。(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