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雙碳”目標提出后,我國在積極推進碳中和。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進入“十四五”,我國步入構建現代能源體系的新階段。
“十四五”時期是為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打好基礎的關鍵時期,必須協同推進能源低碳轉型與供給保障,加快能源系統調整以適應新能源大規模發展,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垃圾焚燒發電隸屬于新能源發電的其中一個分類,相較于傳統的以煤炭等燃料為主的火力發電模式,高效的垃圾焚燒發電擁有較為顯著的減排效果。
政策支撐 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有序健康發展
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垃圾發電產業發展,發布了一系列鼓勵政策,尤其是進入“十四五”以后,為確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多項政策密集出臺,為垃圾發電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2021年初,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要加快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推進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減少生活垃圾填埋處理。隨后,廣東、山東、甘肅、陜西等多個省份結合各省實際情況發布“十四五”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規劃,推動政策落地。
2021年5月,發改委、住建部就聯合印發《“十四五”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發展規劃》?!笆濉逼陂g,全國共建成生活垃圾焚燒廠254座,累計在運行生活垃圾焚燒廠超過500座,焚燒設施處理能力58萬噸/日。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率約45%,初步形成了新增處理能力以焚燒為主的垃圾處理發展格局。再此基礎上,提出了“十四五”期間總體目標,其中要求,到2025年底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80萬噸/日左右,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比65%左右。這一發展規劃的發布,進一步確定了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市場增量空間。
2021年8月,《2021年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工作方案》的發布,對行業影響重大,方案確定了生物質發電補貼中央分擔部分逐年調整并有序退出,逐年增加用于競爭配置的中央補貼規模。按照“以收定補、央地分擔、分類管理、平穩發展”的思路,進一步完善生物質發電開發建設管理,合理安排2021年中央新增生物質發電補貼資金,明確補貼資金央地分擔規則,推動新開工項目有序競爭配置,促進產業技術進步,持續降低發電成本,提高競爭力,實現生物質發電行業有序健康、高質量發展。
2021年12月,生態環境部等18部委聯合印發《“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其中要求提高生活垃圾焚燒能力,大幅減少生活垃圾填埋處置,規范生活垃圾填埋場管理,減少甲烷等溫室氣體排放。
近日發改委、能源局聯合發布的《“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提出,推進生物質能多元化利用,穩步發展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有序發展農林生物質發電和沼氣發電,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清潔供暖,在糧食主產區和畜禽養殖集中區統籌規劃建設生物天然氣工程,促進先進生物液體燃料產業化發展。
作為可再生能源,減污降碳效果明顯
在“碳達峰、碳中和”大背景下,一方面,垃圾焚燒處理成為解決“垃圾圍城”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垃圾焚燒發電行業作為典型“負碳”行業,其減碳效應顯著。根據最新垃圾焚燒發電龍頭企業——光大環境公布的2021年業績顯示,2021年提供綠色電力約223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煤約891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021萬噸。
隨著碳交易市場的開啟,未來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有望參與碳交易。相關人士透露,垃圾焚燒發電行業CCRE預計在今年重啟,屆時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利潤率將進一步提升。根據相關機構測算,假設焚燒發電的平均噸垃圾碳減排量為250kg,噸垃圾發電上網電量280kwh,度電減排量為0.89kg/KWh,當CCER交易價格為30元/噸時,售電收入可增加0.0267元/KWh,業績增厚4.11%。當CCER交易價格超過73元/噸時,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售電收入增厚可達10%。
近日,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發布《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及熱電聯產項目碳減排量測算指南(征求意見稿)》,現征集各方意見。測算指南出臺后,也有利于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碳減排量測算更加規范化、合理化。
從上述來看,“十四五”期間,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可謂機遇與挑戰并存,無論是利好政策支撐,還是央補調整并有序退出,亦或有望參與碳交易,都是推動行業健康、穩定、有序地發展的有效手段,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未來發展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