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個世紀50、60年代,伴隨著日本經濟迅速崛起,環境污染危害健康成為重大的社會問題。“應該建設垃圾焚燒場,但請離我家遠一點”,這一“鄰避困境”在日本建立垃圾焚燒場初期也存在。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日本的垃圾迅速增加。早期日本垃圾大多采用填埋的辦法,然而不久就發現填埋場周邊環境日益惡化。地方政府期望建立垃圾焚燒廠以應對迅速增加的城市垃圾。居民雖然認同政府垃圾焚燒的解決辦法,但是并不愿意在自己的居住區域附近修建垃圾焚燒廠,因此不斷阻撓政府修建垃圾焚燒廠的做法。
? ? 1971年,東京東本杉並區居民反對政府在當地建立垃圾焚燒廠,杉並區的垃圾不得不運往江東區的夢之島垃圾掩埋場進行處理,從而導致兩地居民及政府長達三年的“垃圾戰爭”。這次沖突成為人們開始思考巨量垃圾如何產生、如何管理并減少等問題。資金以及技術也開始投向垃圾減少、垃圾處理技術,以及如何管理垃圾等領域。地方政府如何與當地居民共同合作管理并減少市政垃圾成為城市管理者面對的重大問題之一。
? ? 如今,日本擁有先進的垃圾焚燒技術,垃圾焚燒廠外觀獨特,具有超強的垃圾處理能力。在日本由于地少人多,垃圾焚燒廠大多修建在商業和居住混合的區域,即城市的中心區域。
? ? 東京一共有20座垃圾焚燒廠,對可燃燒垃圾進行安全、穩定的焚燒處理,日處理垃圾量可達到7580噸。整個垃圾焚燒設備可以24小時不間斷工作,服務壽命達到25到30年。通過焚燒處理,可以有效防止細菌、害蟲和異味的產生,保持環境衛生。通過焚燒,不僅容積可以減至原來的二十分之一,還可以將焚燒灰作為水泥的原料實現資源化利用,通過熔融后實現熔渣化,可以削減填埋處理量。
? ? 東京是如何解決關于垃圾焚燒廠的建造過程中出現的鄰避問題,并對環境進行有效治理的呢?下一部分重點介紹其相關的措施與效果。
?
? ? 措施及效果
? ? 1.改進凈化技術
? ? 對垃圾焚燒余熱進行循環利用
? ? 公眾之所以擔憂垃圾焚燒場主要因為異味和二惡英等有毒氣體的排放,由此東京市在改進垃圾焚燒的設施及技術方面投入很大。東京23區的垃圾焚燒中共需14個相關設備才能對焚燒垃圾中產生的灰、氣體和污水予以有效處理。首先垃圾收集車將垃圾投入垃圾封閉場內,然后運用垃圾吊車將垃圾攪拌均勻,投入到焚燒爐中。焚燒爐高溫分解產生蒸汽是垃圾焚燒時產生的熱能,用以供熱和發電。然后通過150度左右冷卻從焚燒爐出現的高溫廢氣,防止二惡英化學物的再合成。通過過濾集塵器、排氣洗滌塔、催化劑反應塔對廢氣中的灰塵、二惡英化學物、水印、氯化氫、硫氧化物進行過濾后,將剩下的無害氣體通過煙囪排放出去。污水處理設備是為了滿足下水道排水標準進行的水處理。中央控制室對各設備的駕駛和操作進行監視,并將信息傳送給大型計算機,把握所有垃圾焚燒廠的運轉情況。
? ? 利用余熱發電供熱是目前提高垃圾焚燒能效的普遍做法。產生的電力和熱水可以作為清掃工廠運作所需,減少了電力購買和燃料費。剩余的電力則賣給電力公司。東京2014年垃圾焚燒廠總發電量為11億2663萬千瓦,售電量超過5億8000萬千瓦,獲得收入104億日元,售熱收入也超過了1億8000萬日元。
? ? 除利用余熱提供廠內所需暖氣、熱水外,還可向廠外的游泳池等設施提供溫水和熱能等。在東京,很多垃圾焚燒廠都設有溫水游泳池,可供附近居民使用。
? ? 2.成立東京二十三區清掃一部事物組合
? ? 提高垃圾處理效率
? ? 垃圾處理業務包括三方面內容:(1)垃圾的收集、搬運、資源的回收;(2)垃圾的中間處理(焚燒、破碎)、糞便處理等;(3)最終處理(填埋)。垃圾的回收搬運仍然由各區實施,各區根據垃圾的種類分別規定收集的日期和區域,根據垃圾量季節變動和具體情況開展作業。考慮到成本問題,東京23區不再對家庭征收垃圾處理費而只是對大件垃圾和企業垃圾收費。由于一些區沒有垃圾中間處理設施(包括焚燒和破碎),因此基于地方自治法、根據23區的共同意愿設立了特別地方公共團體——“東京二十三區清掃一部事務組合”。該公共團體負責的內容既包括對20座垃圾焚燒廠對可燃性垃圾進行焚燒管理,也包括對不可燃燒垃圾、大件垃圾進行粉碎,回收或掩埋處理。由于東京都設有填埋處理廠并負責管理,所以23區與東京二十三區清掃一部事務組合委托東京都進行填埋處理。
? ? 3.建立理解參與及合作機制
? ? 政府與公民個人之間
? ? 在東京早期處理垃圾的運動中,政府與公民逐步認識到,鄰避運動會造成政府與公民的兩敗俱傷,雙方逐步認識到只有理解、共同參與及合作才是正確的途徑。
? ? 首先,政府創立一系列關于環境保護的法規政策,并利用廣告宣傳的方式在公民中普及環保意識,課堂教育中加入關于環境保護的相關課程,從兒童開始就要學習垃圾整理歸類、循環使用的相關知識。
? ? 垃圾焚燒廠也是環境保護教育的重要地點。每一座東京垃圾焚燒廠都會安排公眾參觀和學習,并借此普及環保知識。原則上在東京23區居住、學習或工作的居民,可以個人或組團,到垃圾焚燒廠參觀,海外的觀光者也可以向國際合作室申請參觀。參觀既包括職員對垃圾焚燒的相關知識及工廠概況的介紹,也包括工廠內垃圾處理的各種設備。為了引起孩子們對環保知識的興趣,垃圾焚燒廠還專門設置了介紹環保知識的大屏幕,科普游戲機等。公眾對垃圾焚燒的基本原理、過程有了認識、自然減少了對垃圾焚燒廠建立的對立情緒。
? ? 其次,引導公眾對垃圾進行分類,參與到垃圾治理中來。對個人來說,力所能及地減少垃圾,產生垃圾后不隨便丟棄而對垃圾進行分類管理;對哪些垃圾可以進行循環利用的等等,都有了清楚的認識。如今的日本公民都具有較強的減少垃圾、垃圾分類的意識。
? ? 再次,提高社區、非營利組織角在垃圾治理中的作用。社區積極參與循環經濟相關政策的制定,并在社區居民中對垃圾分類、循環利用的知識進行教育和推廣。非營利組織為社區提供環境保護的教育及學習的機會,對政府及私營部門的行為進行監督,提交環保相關建議,為政府及公司管理者舉辦環保相關的研討會。
? ? 4.生產者延伸責任制度
? ? 私營部門必需遵守
? ? 生產者延伸責任制度(extendedproducerresponsibility)要求企業必須對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產生的環境負面影響承擔責任,這使企業在研發新產品時傾向于生產能循環或再適用的商品。包括對使用過的產品進行回收利用,建立環境友好的垃圾管理,并為消費者提供產品環境信息(比如環境標簽、環境報告等)。工業垃圾主要由生產者承擔管理責任,必須為垃圾管理付費。正因為此,生產者開始積極對垃圾進行回收利用,或思考生產過程中如何減少垃圾產生,最終在工業垃圾生產者與工業垃圾回收之間建立了雙贏關系。顯然企業延伸責任又促使他們尋求更環保的技術及垃圾循環使用技術,從而又進一步帶動了相關技術部門的發展。
? ? 5.從垃圾治理到可循環社會的建立
? ? 3R原則
? ? 自2004年起,日本著力于推廣3R原則(reduce,reuse,recycle),以建設物質循環的美好社會。這個理念要求資源的消耗要降到最低以減輕環境負擔,讓環境保護與經濟繁榮共存。
? ? 3R原則的推動是通過五個方面完成的:首先是環保意識的覺醒。社會所有利益相關方都認識到環境保護以及合作的重要性。通過媒體、廣告等手段提高公民對3R技術、政策了解程度。其次是信息共享。從產品的設計到產品的回收或垃圾處理的整個過程,都要將所有信息與公眾進行分享。這個信息共享的階段對促進雙方理解與合作至關重要。再次是激勵措施。對環保企業提供相關信息并建立一些優先發展的環保領域。比如,在日本,有生態社區項目,旨在將一些使用優秀的、富有創意的環保理念的項目作為典型,來激勵其他企業也關注環保,共同發展物質循環社會。激勵措施既包括經濟激勵,也包括社會激勵。此外,在利益相關者之間建立合作關系。最后,推動環境保護的科學技術發展。不斷推動循環經濟相關技術在生產和消費領域的發展。政府提供相關科技信息,地方政府或社區與相關高校、研究機構建立合作關系,是促進循環經濟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式。
? ? 經驗借鑒
? (1)政府監管到位,國民環保意識超前,法律嚴謹細致,執法一絲不茍,從鄰避效應轉化為“迎臂效應”。
? (2)先進的科學技術及知識普及,增強公眾對垃圾分類及回收、垃圾焚燒等的基本知識在日本,參觀焚燒廠是每個小學生的必修課。
? (3)梳理政府和公眾信任、合作的基本關系是解決環境鄰避問題的關鍵。
? (4)利益相關者明確的角色分工,以及在環保治理上進行廣泛的合作。
? (5)完善的法律監管體系。1999年7月,日本頒布《二惡英特別措施法》,大幅提高排放限制標準。日本法律對垃圾焚燒廠的選址和建設進行嚴格規定。
? (6)事后補救到事前預防的轉變,致力于建設物質循環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