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北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該方案提出,到2025年,實現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全覆蓋,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5%。2022年年底實現黑臭水體存量清零、動態隨清。2022年建成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17座,同步關停并治理剩余22座生活垃圾填埋場,實現全省城鄉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全覆蓋、新增生活垃圾零填埋。全文如下: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著力提升全省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加快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現結合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堅持因地制宜、突出分類施策,堅持規劃先行、突出統籌推進,堅持立足農村、突出鄉土特色,堅持問需于民、突出農民主體,堅持持續推進、突出健全機制,鞏固拓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成果,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現代化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有力支撐。
到2025年,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取得新進步。農村衛生廁所基本普及,廁所糞污得到有效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不斷提升,亂倒亂排得到全面管控;農村生活垃圾日掃日清,無害化處理水平明顯提升,焚燒處理實現全覆蓋,有條件的村莊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源頭減量;村容村貌顯著改觀,鄉村特色彰顯;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水平顯著提升,長效管護機制基本建立。
二、重點任務
(一)深入抓好農村廁所革命
堅持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科學確定廁所改造技術模式,嚴把標準規范和工程質量,科學分類施策,統籌規劃污水管網設施建設和公廁、戶廁改造,按照全覆蓋原則健全改廁檔案和信息化體系,高質量完成各項改廁任務。
1.持續開展農村問題廁所排查整改。要把問題廁所整改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對過去已建公廁、戶廁定期開展問題排查,暢通群眾反映渠道,有效發揮社會監督作用,確保問題廁所及時發現、及時整改。針對不同廁所問題建立臺賬,制定整改方案,明確整改時限和責任單位、責任人,立行立改、全面整改,確保到2022年6月底,全省農村問題廁所全部整改到位、動態清零,所有廁所正常使用。
2.扎實推進農村戶廁改造。按照國家《農村戶廁建設技術要求》和“應改盡改、愿改盡改”原則,堅持整村推進,嚴格對照農村戶廁建設標準規范,全面推進農村戶廁改造,2022年新改建農村戶廁70萬座;到2024年年底,新改建衛生戶廁137萬座,普及率達到90%以上。因地制宜選擇改廁模式,對具備24小時供水條件、能夠納入集中污水管網和集中處理設施的村莊,推行完整上下水式水沖式廁所;對不具備完整上下水道條件的村莊,可采用三格、雙甕、單坑等儲水式水沖廁所;對缺水、高寒地區確實不適宜采用水沖式改廁模式的村莊,可采用雙坑交替式、糞尿分集式、積肥池式等衛生旱廁;對山區、丘陵、壩上等不宜集中收運處理的村莊,可單戶或聯戶建設沼氣池式廁所。新改戶廁基本入院,有條件的積極推動廁所入室,新建農房要配套設計建設衛生廁所及糞污處理設施設備。加強農村改廁產品質量監管,嚴格招標采購程序,搞好技術培訓,強化工程監理和群眾監督,嚴把材料采購、工程施工、監督檢驗、竣工驗收等關口,實施改廁全過程監管,確保改廁質量。
3.加快推進農村公廁建設。按照國家《農村公共廁所建設與管理規范》(GB/T38353-2019)要求和“全省行政村、自然村應建盡建、全面覆蓋”原則,合理規劃布局,積極推進上下水式水沖公廁或儲水式公廁。原則上每個行政村和自然村至少建設1座公共廁所,并根據人口規模和村莊面積,相應增加公廁數量。已有公廁為旱廁的,根據實際條件改為水沖式廁所。到2024年年底,全省再新建農村衛生公廁3.3萬座,實現行政村、自然村全覆蓋。
4.有序推進旅游廁所建設。對照國家《旅游廁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GB/T18973-2016)標準和布局要求,按照“缺多少、補多少”工作原則,全面開展排查,對排查出的景區旅游廁所缺口全部列入建設計劃,重點填補旅游景區、鄉村旅游點、鄉村旅游線路沿線等新增旅游區域的服務盲點,對老舊旅游廁所進行改造提升,建設一批示范性旅游廁所。持續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對已建成的旅游廁所按照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切實加強日常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實現“數量充足、干凈無味、管理有效、實用免費”的目標,全面提升旅游廁所管理服務質量。到2025年年底,全省新建、改擴建旅游廁所1000座以上。
5.加強廁所改建統籌管理。農村公廁和戶廁改造以村為單位統籌安排和報審方案,健全村研究方案、鄉鎮審核、縣級政府組織以縣農業農村部門為主審批的制度,誰審批誰負責,并逐村檢查驗收。以縣為單位按照實際需求,足額配置抽糞車輛、糞污無害化集中處理設施,建立健全廁所維修服務、糞污清運服務和糞污無害化處理利用機制;建立維修服務隊伍、糞污清運服務隊伍和糞污處理利用隊伍,公開維修電話、抽糞電話、舉報電話,確保廁所損壞有人修、糞污填滿有人掏、維護服務有人管。
(二)深入抓好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
以生活污水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循環利用和就地就近消納處理為導向,堅持分類施策治理,城鎮、農村統籌協同推進,有效解決農村生活污水亂倒亂排問題。
1.分區分類推進治理。堅持“應治就治、就地就近”,針對平原、山地、丘陵以及壩上等不同區域特點和條件,合理選擇符合各地農村實際的污水治理技術,優先推廣運行費用低、管護簡便的治理技術,積極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對于城鎮周邊村莊,推動城鎮污水管網向農村延伸覆蓋,實現城鄉一體化處理;對適宜集中處理的村莊,結合廁所改造,分區建設污水集中處理站點或大三格式化糞池,及時清掏轉運,實行污水集中處理;對不具備集中處理條件的村莊,選擇人工濕地、沼氣池或無害化化糞池等方式開展分散式處理。到2025年,水源保護區、城鄉接合部、鄉鎮政府駐地、中心村、旅游風景區等實現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全覆蓋,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5%。
2.統籌銜接生活污水和廁所糞污治理。積極有序推進農戶廁所污水、廚房用水、洗浴用水等“三位一體”綜合治理和有效利用,廁所黑水通過化糞池、凈化沼氣池等處理后進行綜合利用;灰水通過有效收集并經過濾沉淀池、小型人工濕地、土壤滲濾等生態化處理后,尾水回用于庭院綠化、景觀及農田灌溉,切實促進資源化利用。
(三)深入抓好農村黑臭水體和坑塘水系治理
大力開展農村黑臭水體、坑塘水系排查整治,深入推進網格化管理,促進水質改善。
1.加強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以縣為單位,全面查清村莊黑臭水體情況,綜合分析成因,對存在問題逐一建立清單檔案,科學制定治理方案。對單一污染源造成的黑臭水體,納入各地黑臭水體治理名單,通過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態修復、水體凈化等措施盡快完成治理修復;對成因復雜、污染嚴重的黑臭水體,納入省黑臭水體治理名單,運用綜合性治污措施,實現系統性修復。2022年年底實現存量清零、動態隨清。
2.持續整治坑塘水系。對群眾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有水坑塘,加強綜合治理,防止垃圾和污水排入,通過栽植水生植物和建設植物隔離帶,對坑塘溝渠等灌排系統及景觀進行生態化改造,重點實施岸坡整治、水系連通、生態修復等,恢復坑塘溝渠水生態,建設水美鄉村。對已經失去用水功能、成為容納垃圾污水的坑塘進行清理和回填,建設小公園、健身廣場等公共服務設施。
(四)深入抓好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治理
持續鞏固拓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果,進一步健全完善收、運、處“三位一體”治理體系,積極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與利用,重點抓好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建設,切實提高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水平。
1.健全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全面落實“村收集、鄉轉運、縣集中處理”工作機制,強化保潔隊伍建設,配齊垃圾收集轉運車輛,實行農村垃圾、農村公廁日掃日清。加強宣傳教育,引導村民管理自家及其門前衛生,實現日常保潔常態化。加快推進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等設施建設,徹底整治垃圾填埋場。2022年建成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17座,同步關停并治理剩余22座生活垃圾填埋場,實現全省城鄉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全覆蓋、新增生活垃圾零填埋。
2.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創建。積極推廣適宜農村特點和農民習慣、簡便易行的分類處理模式,減少垃圾出村處理量,加快創建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與資源化利用示范縣。統籌推進農村有機生活垃圾、農業生產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以鄉鎮或行政村為單元建設一批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置利用中心,探索就地就近就農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模式。擴大供銷合作社等農村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覆蓋面,推動農村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與環衛清運網絡合作融合,協同推進廢舊農膜、農藥肥料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
(五)深入抓好農村建筑垃圾集中分類處理
積極探索農村建筑垃圾等就地就近消納方式,加強農村建筑垃圾管理,徹底消除隨意傾倒、亂堆亂放現象。
1.全面提高建筑垃圾利用水平。完善建筑垃圾分類管理,按工程渣土、混凝土、砌塊磚瓦、路面瀝青、輕物質料(木料、塑料、布料等)、金屬材料等進行劃分,實行分類存放、運輸、消納和利用,禁止將生活垃圾、工業垃圾等混入建筑垃圾。推廣雄安新區做法,通過粉碎轉化、坑塘回填、回收利用及村內道路、入戶路、景觀建設使用等方式,提高建筑垃圾就地就近消納和再利用水平。合理設置建筑垃圾堆放點和堆卸地,精心做好植綠、飲水安全和風險防控等工作,有條件的地方可因形就勢打造生態景觀。
2.強化建筑施工管理。加強施工管理,充分利用天網工程、揚塵在線監測設備等視頻監測系統,加強實時監測監督,有效規范各類建筑工地施工,依法依規查處揚塵超標、隨意傾倒垃圾等行為。加強建筑垃圾運輸管理,嚴格運輸車輛管控,強化建筑垃圾無塵化運輸和全程動態監管,嚴肅查處沿途遺撒、隨意傾倒等違法違規行為。具備條件的地方可按照市場化原則實行建筑垃圾運輸公司化管理。
(六)深入抓好村容村貌整治提升
結合常態化疫情防控,全面開展大掃除大清理大整治,徹底消除臟亂差現象,推動村容村貌和農村環境整體提升。
1.改善村莊公共環境。嚴格宅基地管理,清理侵街占道、超范圍搭擴建等影響公共環境秩序的行為。清理村莊禁養區內畜禽養殖點,規范限養區畜禽養殖。充分利用村莊內部騰退出的閑置土地,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建設小菜園、小果園、小游園和公用停車場等,擴大村莊公共空間,方便群眾生產生活。加強農村電力線、通信線、廣播電視線“三線”維護梳理,推進線路違規搭掛治理,加快形成環境優美、規范有序的公共環境。
2.全面開展清臟治亂。引導農村群眾逐步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推動村莊清潔行動制度化、常態化、持續化,全面清理村前村后、房前屋后、公共場所和河道、鐵路、高速公路兩側的垃圾堆、柴草堆、糞堆等,全面拆除私搭亂建、亂堆亂放、殘垣斷壁,全面整治閑置宅基地、破舊院落和廢舊廠房,徹底清臟治亂。2022年建設60個以上省級村莊清潔行動示范縣,到2023年實現全覆蓋。
(七)深入抓好鄉村綠化美化亮化行動
大力開展村莊綠化,積極創建美麗庭院,配套完善亮化設施,全面提高村莊綠化美化亮化水平。
1.開展村莊綠化。突出保護鄉村山體田園、河湖濕地、原生植被、古樹名木等,因地制宜開展荒山荒地荒灘綠化,加強農田(牧場)防護林建設和修復。按照生態林、經濟林相結合原則,選擇本土化優質樹種,積極推進村莊房前屋后、街道及村邊綠化,到2025年,建成生態防護型、經濟林型、用材林型、花卉苗木型、公園綠地型等省級森林鄉村750個。優化村莊生態空間布局,引導鼓勵村民通過栽植果蔬、花木等開展庭院綠化,通過農村“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植樹推進村莊綠化,充分利用荒地、廢棄地、邊角地等開展村莊小微公園和公共綠地建設。推動庭院綠化與發展庭院經濟相結合,打造花果飄香、生態宜居的鄉村庭院。
2.創建美麗庭院。組織開展美麗庭院、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發動群眾及時整理家什雜物,整齊存放生產生活物品,搞好廚房、廁所衛生和污水管控,實現人美、院美、室美、廚廁美。加強“婦女講習所”建設,評選“十佳百優美麗庭院”,打造“美麗河北”的文化符號和名片。以示范創建為引領,圍繞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區、省級美麗鄉村,打造美麗庭院精品線、精品帶、精品區,帶動連線成片,實現美麗庭院由點到線及面延伸推進。到2025年年底,新創建美麗庭院300萬戶,創建覆蓋率達到80%。
3.推進村莊亮化。按照村莊大小、規劃布局、人口數量等,對照村莊亮化建設標準,合理確定亮化設施安裝數量,在村內主要街道、文化廣場、學校、村民中心等場所安裝照明設施。大力推廣經濟適用、維修便利的節能燈具和新能源照明。建立亮化工程管理制度,落實日常管護責任。2022年實現全省村莊公共照明全覆蓋。
(八)深入抓好鄉村風貌引導和改造提升
堅持不規劃不建設、無設計不施工,優化村莊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針對平原、山區、壩上、沿海等不同區域的村莊,打造各具特色的鄉村風貌,實現建筑風貌與村莊風格協調統一,村莊形態與自然環境、傳統文化相得益彰。
1.強化鄉村風貌引導。認真落實《河北省村莊風貌改造提升導則》、《河北省農村住房建筑導則》、《河北省村莊房屋改造建筑導則》,加強村莊建設和改造提升管控,以縣為單位制定村莊改造提升規劃方案,因地制宜、分類編制,不搞千村一面、大拆大建,杜絕“刷白墻”式形式主義。堅持一村一方案,突出村莊特色和地域特點,組織引導農民參與規劃設計和施工改造,確保項目建設成本適宜、功能實用,改造效果整體協調、美觀大方。要確定重點區域、重點線路進行村莊風貌總體規劃設計,集中連片打造,實現風貌特色協調美觀。對納入美麗鄉村創建的村莊精心設計、重點打造,到2025年全省建成1.3萬個以上美麗鄉村。
2.改造提升農村住房。立足村莊現有基礎,加強農房整治修繕,實施防震抗震加固設防,鼓勵引導屋頂改造,美化墻體立面,確保農房結構安全、節能環保,風格統一協調。弘揚優秀農耕文化,加強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保護利用,科學保護古宅、古樹、古井、古橋,積極推進傳統村落掛牌保護,建立動態管理機制。加強對農村危房和用作經營的農村自建房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實現農村危房和問題隱患動態清零。
(九)深入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管護
按照“缺什么補什么、什么弱強什么”原則,全面對標建設標準和群眾需求,加大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查漏補缺、提檔升級,不斷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1.加強農村供水保障。鞏固村村通自來水成果,推進引江水、引黃水等地表水源置換,擴大規模化供水范圍。因地制宜采取新建、擴建、改造等方式,建立完善從源頭到水龍頭的農村供水工程體系和管理體系,配套完善凈化消毒設施設備。有條件的地方推行24小時供水,切實提高農村供水保障水平。完善水價機制,依法依規推進水費收繳,培養村民節水意識。到2025年,在農村居民飲用水達標人口覆蓋率保持100%基礎上,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5%以上。
2.推進電網升級改造。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持續抓好農村電網改造,解決個別地方夏季用電高峰電網負荷過重問題,提高穩定用電保障水平。優化農村電網結構,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等綠電能源,重點抓好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建設,統籌解決好太陽能發電、照明、冬季取暖等。鞏固提升農村電代煤工程,加強督導和管護,保障電源運行安全。到2025年,農村用電綜合電壓合格率達到99%。
3.抓好村莊道路硬化。加強農村“四好”公路建設,有序推進鄉鎮通三級以上公路和較大人口自然村(組)通硬化路。實施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和危橋改造,扎實做好農村公路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穩步推進公路路況自動化檢測。到2025年,建設改造農村公路3萬公里,基本實現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20戶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農村公路建設項目更多向進村入戶傾斜,推進村內干路、支路和巷路硬化,加強與農村生產生活道路銜接,合理選擇道路硬化方式和路基路面材料。到2024年,基本實現村內道路硬化村莊全覆蓋。
4.擴大信息網絡覆蓋。持續鞏固行政村光纖寬帶和4G網絡建設成效,逐步推進重點行政村5G網絡建設。鼓勵引導電信運營企業和廣電運營企業就農村網絡和城鎮駐地網進行合作,避免傳輸網絡重復建設,降低接入網絡成本。大力發展廣播電視、電信和互聯網三網融合型業務研發和應用推廣,培育壯大三網融合信息服務產業和市場,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向鄉村延伸。推動農業生產加工和農村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加快農村信息服務站點建設,加強適農信息服務開發與推廣。2022年實現通信網絡、廣播電視全省農村全覆蓋。
(十)深入抓好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堅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重點圍繞文教醫養服,加快補齊短板、提升弱項,不斷提高群眾生活便利化水平。
1.持續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加強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深化村衛生室和鄉鎮衛生院一體化管理,配齊配強鄉鎮衛生院診療設備,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機制,實施醫保按總額付費,加強監督考核,實現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加強村級衛生室標準化建設,改善農民就醫條件。加強鄉村醫療衛生隊伍建設,提升鄉村醫生綜合素質和服務能力。到2025年,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基本實現全覆蓋。
2.全面提高農村學前教育普及水平。實施新一輪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多渠道擴充農村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持續增加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提高學前教育普及水平,有效保障適齡兒童就近接受學前教育。以行政村為單位,按照1.5公里服務半徑標準,推進農村幼兒園全覆蓋,適齡兒童學前教育實現就地就近、應入盡入。嚴格落實幼兒園安全主體責任和安全監管責任,建立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切實保障校車安全、用餐安全、校園安全。
3.大力發展農村養老服務。健全縣鄉村銜接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縣級成立養老服務指導中心,鄉鎮建設具備綜合功能的區域養老服務中心,依托農村幸福院、鄰里互助點等發展農村互助性養老,滿足農村老年人的不同養老需求。加強對留守老年人關心關愛,在有條件的村開展日間照料、老年食堂等服務。到2025年,每個縣(市、區)至少建成1所以專業照護為主的供養服務機構(敬老院)。
4.建好用好村級綜合服務站。按照“硬件設施完備、服務事項規范、制度管理健全、隊伍建設到位、服務對象滿意”要求,切實加強村級綜合服務站建設。整合各類服務資源,合理配置設施設備和服務人員,明確事項清單,編制辦事指南,簡化工作流程,實施一站式幫辦代辦服務,全面打造辦理民事、解決民憂、了解民情、凝聚民心的村級綜合服務平臺,打通村級服務的“最后一公里”。2022年實現村級綜合服務站行政村全覆蓋。
5.加快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全面加強農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普及“五個一”要求(一個文體廣場、一個多功能文化活動室、一個圖書閱覽室、一套音響設備等文藝器材、一套群眾體育活動器材),切實滿足農村群眾日益廣泛的文化生活和體育健身需求。建好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積極開展文明村鎮創建,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到2025年,全省農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五個一”標準達標率達到100%,縣級以上文明村、文明鄉鎮占比分別達到65%、80%。
6.完善消費服務設施。實施“快遞進村”工程,鼓勵發展多站合一的鄉鎮客貨郵綜合服務站,加快建設“一點多能”的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點。加強農村超市、門店建設和監督管理,優化整合村級電商服務站,暢通線上線下結合的工業品下鄉、農產品出村渠道。加強農村食品、藥品、農資、農機等質量監管,嚴厲打擊假冒偽劣行為,保護群眾合法權益。到2025年,農村電商村級服務站全面優化。
三、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
(一)明確管護主體。明確地方政府、職責部門、運行管理單位責任,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監督的村莊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機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或以工代賑、工資補助等方式組建管護隊伍,負責村莊環境日常維護,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推行系統化、專業化、社會化運行管護。利用好公益性崗位,優先從符合條件的低收入人群中聘請管護員負責村莊基礎設施日常巡查、養護等。
(二)健全管護機制。健全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管護標準規范等制度,明確設施產權歸屬和運行管護責任。推進城鄉人居環境基礎設施統籌謀劃、共建共享、互聯互通、統一管護。將農村公廁日常管護納入農村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置體系,作為村級衛生保潔員崗位職責,建立日常清潔管護制度。完善村級河長湖長組織體系,加強基層河湖管護隊伍建設,加快構建促進水質改善的長效機制。加強村莊綠化管護,按照實際需求配備綠化管理員。
(三)保障管護經費。探索建立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管理運維付費市場化機制,逐步建立農戶合理付費、村級組織統籌、政府適當補助的運行管護經費保障制度。
四、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
(一)發揮基層組織作用。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有效發揮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作用,組織和動員群眾自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堅持黨建引領,健全基層黨支部、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綜合服務站、專業合作社、保潔隊伍等“六位一體”組織,規范管理運行。
(二)推動思想觀念轉變。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普及衛生健康和疾病防控知識。把轉變農民思想觀念,推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納入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和各級農民教育培訓內容,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志愿服務。持續推進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和健康村鎮建設。
(三)擴大群眾參與渠道。健全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村級重大事項決策實行“四議兩公開”,運用“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等制度,引導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社、村民等全程參與農村人居環境相關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實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相關項目公示制度。建立健全村規民約,對破壞人居環境行為加強批評教育和約束管理,引導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鼓勵村民投工投勞,通過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等方式,引導村民參與小型工程項目建設和后續管護工作。廣泛開展星級文明戶創建、環境衛生紅黑榜、道德積分兌換、美麗庭院評選等活動。用好鄉情紐帶,動員企業家、社會組織、新鄉賢等社會力量支持家鄉建設。
五、支持政策
(一)強化多元投入。積極爭取中央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財政獎補、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央預算內投資等中央財政資金和支持鄉村振興的各類政府債券等。省市縣三級財政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財政部門會同相關部門根據“十四五”規劃各項任務目標和實際工作量,逐項測算資金需求,合理安排各年度本級財政支持的具體額度,各級配套資金要同步到位,并對資金使用進行專項審計,切實保障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資金。鄉村振興專項資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資金重點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傾斜。統籌安排土地出讓收入用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鼓勵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等方式用于符合條件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項目。縣級可按規定統籌整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相關資金和項目,逐村集中建設。通過以獎代補、先建后補、貸款貼息、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金融資本投入整治提升行動。嚴格落實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堅決防止向企業、農民和村集體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等問題。
(二)強化政策創新。用好土地政策,補充耕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調劑使用所得收益,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傾斜。完善復墾管理,加快農村廢棄宅基地復墾利用。農村人居環境相關設施用水用電比照農業用水用電執行。簡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審批手續,降低村級組織和鄉村建設工匠承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小型工程項目準入門檻。
(三)強化科技與人才支撐。充分發揮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專家團隊力量,聚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短板弱項,組織開展農村民生項目科技攻關。舉辦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技術產品展、新技術新產品展示交流活動、技術產品創新大賽、技術論壇等,組織專家通過線下指導、線上解答等方式,幫助基層解決技術難題。加強農村人居環境領域職業教育,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納入農民教育培訓內容,強化相關人才隊伍建設與技能培訓。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職責,堅持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一起抓,“一把手”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責任,分管負責同志直接抓、帶頭抓。完善省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的工作推進機制。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發揮牽頭抓總作用,負責協調調度、指導推動和督促檢查等,省直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成立工作專班,制定專項方案,出臺支持政策,抓好本行業本系統任務落實。市級黨委、政府要做好上下銜接、協調調度、督促指導等工作。縣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發揮一線總指揮作用,親自謀劃、親自推動,確保按照時間節點高質量完成各項任務。
(二)健全推進機制。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圍繞重點任務,全面摸清底數、建立臺賬、出臺標準、制定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人。各縣(市、區)要對照重點任務,逐村進行排查,摸清各項底數,制定任務清單、進度清單、資金籌集清單、責任清單,建立臺賬,實行信息化管理,確保任務落實。科學精準組織實施,實行月報告、季調度、半年評估、重點督查、年終考核,扎實有力推進各項工作。組織開展縣委書記擂臺賽、觀摩拉練等活動,抓兩頭、帶中間,努力形成比學趕超、爭創一流的良好局面。
(三)嚴格質量監管。完善農村人居環境相關領域設施設備、建設質量、工程驗收、運行管護、監測評估、管理服務等相關標準,認真遵照實施,確保質量合格。大力宣傳農村人居環境相關標準,提高全社會標準化意識,發揮農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監督作用,增強政府部門、企業等依據標準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規范性、自覺性,依法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相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創新監管機制,嚴守質量安全底線。
(四)強化考核獎懲。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督查檢查計劃和重點工作大督查重要內容,檢查結果及時向同級黨委、政府報告。紀檢監察機關要加強政治監督,切實防范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肅查處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問題。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重要內容,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對成效顯著的給予通報表揚,對推諉扯皮、工作不力、失職瀆職或造成嚴重影響的依規依紀依法追責問責。將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存在的突出問題列入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范疇,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據。研究制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驗收標準和辦法,分年度進行驗收,2025年年底以縣為單位進行總體檢查驗收。
(五)廣泛宣傳發動。總結宣傳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經驗做法和典型范例,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加強宣傳引導,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營造良好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