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無疑是今年后疫情時代資本市場上最熱門的話題。5月22日,全國兩會將“新基建”首次納入《政府工作報告》。一邊是巨大的投資需求,一邊是亟待新動能的市場,“新基建+環保”被加速提上日程,萬億級別“新藍海”拉開序幕。更重要的是,“新基建”正在驅動環保行業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成為以追求效果為核心的環境治理轉型升級的加速器。環保企業如果能夠充分借助“新基建”,有望實現跨越式發展。
中央級會議高頻曝光“新基建”
2020年初至今,多次中央級會議上明確釋放“新基建”信號,政策力度不可謂不強勁。“新基建”成為廣受社會關注的熱詞。產業界、資本市場表現出強烈的興趣,期待“新基建”成為有效帶動經濟發展的龍頭,助力中國經濟走出疫情沖擊,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2020年5月7日,從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的《上海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獲悉,上海初步梳理排摸了這一領域未來三年實施的第一批48個重大項目和工程包,預計總投資約2700億元。
2020年5月22日,《202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重點支持“兩新一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建設。
何謂“新基建”?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涉及諸多產業鏈,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具體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等3個方面。
三次工業革命的歷史發展歷程表明,無論是機械技術、電力技術還是信息技術,都可以極大地促進生產的標準化、自動化、模塊化,技術上具有很強的通用性。人工智能技術具有類似的特征,溢出效應明顯,是新一輪產業革命的核心驅動力量,將與5G、數據中心等一起推動數字經濟時代的產業轉型升級,是當前及未來各國科技競爭的制高點。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為智能經濟的發展與產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底層支撐。5G與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深度融合,將形成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的核心能力,還將促進物聯網、車聯網、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應用場景的不斷成熟,推動人類社會進步與生活方式變革。
“新基建+環保”——萬億級別“新藍海”
近期,隨著新基建被政府、民間、資本廣泛看好,各省市相繼公布投資計劃,最終的數據或將會近40萬億。生態環保與“新基建”都具備萬億級以上投資規模,在短期內可快速穩定經濟、穩定預期。據E20統計數據顯示,15省市2020年度投資的6.35萬億新基建大蛋糕中,有4025億的環境項目將于今年完成投資。
日前,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打響了“環保新基建”第一槍。如果說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是發力環保產業的直接動因,廣闊市場空間是環保產業發展的條件,那么“新基建”帶來的深刻變化,則是環保提質增效時代到來深層次的推手。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副會長劉懷平建議,圍繞完善環境監測感知網絡、加快環境綜合治理新型基礎設施平臺、引導排污企業數據公開及委托專業第三方機構運營維護。
“新基建+環保”被加速提上日程,一端連接巨大的投資與需求,另一端連接著不斷升級的環境治理需求。長遠來看,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新基建”涵蓋的環境治理范圍會越來越廣,影響會越來越大。
“新基建”是助推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新基建”正在驅動各行業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環保產業目前存在存量基礎設施多、環境數據量大、智能化程度低、設備互聯互通率低、基層執法力量不足以及監管成本高等特點。“新基建”將支撐環保整體產業鏈數字化轉型,成為以追求效果為核心的環境治理轉型升級的加速器,環境治理隨之將呈現出“高質量、系統化、效益化”的行業特征。
以智慧環保為例,5G的推廣將實現移動網絡向工業生產端的滲透,實現萬物互聯,把企業在環保治理方面的物料數據、工藝數據、設備數據、運營數據、排放數據和管理數據等全部打通、實現互聯。通過搭建數據集中采集、存儲、分析的技術體系和基礎平臺,創立實時監控、科學分析、智能決策、高效管理的智慧環保新途徑,從而大幅提高企業環保設施的運營效率,降低企業環保運維成本。
對于環境產業而言,“新基建”是再次大跨步發展的契機,但相應挑戰也很大。要想承接這些項目,環保企業必須具備較好的數字化、智能化的能力,只有能夠真正解決環境治理難題才能贏得市場青睞,而解決問題就要依靠技術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