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么垃圾?”2019年,因上海實施“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政策,這句調侃一度變成網絡流行語。
在網民調侃之時,處于垃圾分類產業鏈末端的一個千億級市場已在悄然生長。從以前“聞垃圾色變”,到現在項目遍地開花,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審批、上馬呈現加快趨勢。
另一方面,垃圾焚燒發電廠的監管也戴上了“緊箍”。自2020年1月1日起,生態環境部印發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自動監測數據應用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正式施行,該規定明確,自動監測數據可用于環境執法。
中華環保聯合會廢棄物發電專委會秘書長郭云高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規定》對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挑戰大于機遇。在他看來,部分垃圾焚燒發電企業脫離實際的宣傳,已經在排放標準制定以及《規定》具體條款形成過程中發揮了極端負面的作用,這是令人擔心的事情。
密集上馬
據中國固廢網、E20研究院測算,到2020年,我國垃圾焚燒處理率將達到50%,市場投資空間、建設空間約在1000億元左右。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綜合考慮工程、設備以及運營市場,“十三五”期間,我國垃圾焚燒總市場規模將達到2438億元。預計到2020年,垃圾焚燒發電市場規模超1500億元。國信證券也預測,“十三五”期間,我國垃圾焚燒發電設備、工程及運營總市場規模將達到3120億元。
面對如此巨大的“蛋糕”,光大國際、北控環境、三峰環境、旺能環境等具備業務優勢的部分上市公司紛紛布局。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以來光大國際籌建項目達到38個,總投資額達到217億元,與公司在運垃圾發電項目總投資額接近,相當于如果全部籌建項目投運后,垃圾發電板塊資產規模將實現翻倍。光大國際于2019年12月10日公告,調整2018年增發資金比例,將用于垃圾發電的資金量從60%進一步提升至80%。
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從目前項目中標的結果來看,中標者雖多為央企、國企以及實力相對雄厚、融資渠道豐富的上市公司,但是如此“一窩蜂”地上項目,對地方的營商環境以及企業的資金壓力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同時也要警惕后續產能過剩的可能。
在行業發展走向“快車道”的同時,企業之間的狀況卻參差不齊,有企業公布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贏利水平遠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這從兩起項目競標情況中可看出端倪。一起是浙江杭州市富陽區循環經濟產業園生活垃圾焚燒處置PPP項目,該項目以180元/噸的價格中標,另一起是大連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二期工程PPP項目,該項目最終花落深圳能源環保,中標價為11.11元/噸。
郭云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兩個項目企業承擔的職責范圍不同,可比性不強,但這個事情表面上看是企業出于市場競爭而采用的“低價競爭”行為,而本質上是地方財政羸弱,難以支付合理的垃圾處置費,因此更加要呼吁有關部委慎重考慮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可再生電價補貼政策調整的問題。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贏利水平應該在8%~15%,超過20%是比較困難的,低于8%估計是企業戰略考慮。
爭議仍存
雖然垃圾焚燒發電廠監管的相關規定相繼出臺,但“鄰避效應”一直橫亙在垃圾焚燒發電廠面前。
近期,記者走訪南京、保定等地垃圾焚燒發電廠時發現,少數垃圾焚燒發電廠由于建設年代較早,設備相對陳舊,故障頻出,群眾反映較為強烈。大部分人對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的承諾與宣傳心存疑慮。
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雖然在部分廠區附近并未聞到異味,但有的企業仍出現顆粒物排放值為零,污染物排放電子顯示屏損壞,以及二噁英檢測難的問題。
記者從垃圾焚燒廠的員工處了解到,之所以沒有臭味,是因為整個垃圾儲藏池是全密封的,垃圾儲藏池底部為鋼筋混凝土澆筑而成,整個結構均做了防腐、防滲漏處理。同時,垃圾儲存池安置了大型引風機,通過抽吸,可維持池內微負壓環境,保持新鮮空氣補充入卸料室內。污染空氣預熱后進入垃圾焚燒爐助燃,并在高溫焚燒過程中可以將惡臭氣體有效去除。
在光大環保能源(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大南京”)廠區門前,豎立著一塊電子顯示屏,記者通過電子顯示屏看到,該廠污染物排放數據遠遠低于標準值。并且,該廠區六號爐的顆粒物排放值為零。
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現在國內很多的垃圾焚燒發電廠都做到了污染物超低排放,但以目前的技術,做到零排放基本是不可能的。
對此,光大南京相關人士解釋道,監測系統顯示零值并不一定意味著被監測污染物折算濃度為零,而是被測污染物濃度較低,低于監測系統的檢出值,無法檢測出來。隨著垃圾焚燒發電行業不斷提升煙氣治理系統水平,這種情況并不少見,屬于正常現象。
除此之外,有的垃圾發電廠還出現顯示屏損壞,燃燒爐故障等狀況。雖然出現故障的情況已向當地環保部門報備,但故障期間的污染物排放的監測值卻不得而知。
當記者向當地環保部門提出,在顯示屏黑屏與焚燒爐停運期間,污染物尤其是二噁英監測數據是否正常時,對方表示,監測數據只有當地市生態環境局才能查看。
不過,記者來到當地市生態環境局,提出查看相關數據請求后,工作人員先是表示其分局一樣有權可以查看,后又表示只能出具當天的監測數據,查看歷史數據需要請示相關領導。最后,向記者表示,需要填寫依申請公開表才能查看。但當記者按照要求填寫了依申請公開表后,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監管趨嚴
2019年12月2日,生態環境部印發《規定》,并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根據《規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可以利用自動監控系統收集環境違法行為證據。自動監測數據可以作為判定垃圾焚燒廠是否存在環境違法行為的證據。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或者干擾自動監測設備排放污染物,涉嫌構成犯罪的,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郭云高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其實任何一個監管或督促類的政策出臺,對被監管督促的行業都是一個挑戰。坦率地說,《規定》對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挑戰大于機遇。肯定有一些垃圾焚燒電廠禁不起檢驗,這是正常現象。
郭云高表示,其反對部分企業把垃圾焚燒宣傳粉飾得百利無一害,也不贊成媒體和環境NGO組織用一個理想的標準來全面否定垃圾焚燒在污染控制和環境保護工作中的價值和作用。部分垃圾焚燒發電企業脫離實際的宣傳,已經在排放標準制定以及《規定》具體條款形成過程中發揮了極端負面的作用,將讓很多垃圾焚燒電廠因環境違法行為被公眾視為“惡魔”,這是令人擔心的事情。
實際上,通過2017年以來的“裝、樹、聯”(依法安裝自動監測設備、廠區門口樹立電子顯示屏、自動監測數據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專項整治等一系列工作,垃圾焚燒發電廠的環境管理整體水平有了明顯提升。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介紹,目前與生態環境部聯網的垃圾焚燒廠已達到401家。
在2019年12月13日,光大國際、中國環境保護集團、三峰環境、瀚藍環境等13家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集團(企業)負責人,共同發出“我是環境守法者,歡迎任何人員、任何時候對我進行監督”的鄭重承諾。
郭云高表示,其實不管垃圾焚燒電廠做得如何好,附近居民都會心存疑慮,更何況個別垃圾焚燒電廠存在高標準宣傳、低標準運行。在他看來,“我是環境守法者活動”對垃圾焚燒電廠是枷鎖,將會有效地阻遏部分企業“放衛星”式的宣傳行為;但對公眾卻是鑰匙,可以打開垃圾焚燒電廠遮遮掩掩的大門,《規定》的實施將會從根本上緩解公眾疑慮。公眾可以通過關注生態環境部強制公開的污染物排放數據和環境行為的檢測結果,充分用好企業“我是環境守法者”的承諾,基本可以實現對垃圾焚燒電廠的全天候、全方位的監督。
(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或互聯網其它網站,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