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理论片免费手机在线观看_国产一级特黄高清免费下载_免费播放美女一级毛片_在线人成亚洲播放网站_草国产91在线精品_黄色成人在线观看_亚欧激情性爱免费视频_欧美性受XXXⅩ黑人猛交_久久视热热爱精品_丰满毛多小少妇12p

×

新聞動態

新年新規正式施行 能源環保有望雙贏
發布時間:2020-01-02 來源:海螺創業

    新年的第一天,垃圾焚燒發電行業也迎來了一紙新規。

    2020年1月1日起,生態環境部印發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自動監測數據應用管理規定》(簡稱《規定》)正式施行。1月2日開始向社會公開各垃圾焚燒廠煙氣等5項常規污染物日均值和爐膛溫度的自動監測數據,接受公眾監督。

    這也意味著,垃圾焚燒發電被套上了“緊箍咒”,一旦發現違規,就要接受處罰。面對嚴苛的環保標準,國內呈星火燎原之勢的垃圾分類,反而助了一臂之力。

    “垃圾焚燒發電廠最頭疼的就是濕垃圾的處理,分離出來的滲濾液還要投入很多錢把它變成無害的水排放出去,有些地方甚至要求達到‘零排放’。如果在前端就把濕垃圾分離出去,這對垃圾焚燒發電廠來說非常有利。”浙能錦江控股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劉田說,“垃圾濕度下降,垃圾焚燒發電廠排放的二噁英也有了明顯的下降。”

    目前,我國已是名副其實的垃圾焚燒大國,垃圾焚燒發電裝機規模、發電量均居世界第一。預計到2020年,國內垃圾焚燒產能將達到60萬噸/日,年處理總量近2億噸,垃圾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200萬千瓦。

    在最嚴監管的施壓和垃圾分類的助力下,以往不被公眾接受的垃圾焚燒發電,有望在新的一年獲得能源與環保的雙贏。

    垃圾分類送“福利”

    我國垃圾處理行業雖然比發達國家晚起步約30年,但卻具有“起步晚、起點低、發展快”的特點,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垃圾焚燒發電開始步入高速發展階段。

    “到2020年,中國垃圾焚燒處理規模甚至相當于中國以外所有國家之和。”在日前于北京召開的2019(第十三屆)固廢戰略論壇上,上海康恒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龍吉生表示,由于垃圾收運量增加、老舊焚燒廠改擴建等需求,國內垃圾焚燒行業的增速可以持續至2025年,行業總規模估計將超過100萬噸/日。

    而在垃圾焚燒發電高速發展的同時,環保也成為該產業不得不邁過的一道坎。此次《規定》就提出以顆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氯化氫、一氧化碳等5項常規污染物自動監測日均值數據作為考核指標。垃圾焚燒發電廠若日均值超標天數累計5天以上,在予以處罰的同時,還將限制生產或者停產整治。

    面對環保部門嚴格的管控,垃圾分類的利好效應開始顯現。“隨著垃圾分類的不斷推進,物質流和能源結構也隨之改變。分類以后,垃圾焚燒的熱值也在發生變化。”E20環境平臺董事長傅濤對《中國科學報》稱,“垃圾分類之后,很多不適合焚燒的垃圾,或者可以勉強進行焚燒的有機垃圾、廚余垃圾都被分離了出來。”

    這也對垃圾焚燒發電的排放產生了直接影響。“垃圾干濕分離之后,降低了進廠垃圾的含水率,有利于提高垃圾的熱值,減少了廢氣的產生,并提高了垃圾焚燒設備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綠色動力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喬德衛對記者表示,濕垃圾分離得越徹底,噸垃圾發電量提升得就越顯著。如果有害垃圾能夠分離出來,煙氣中重金屬的含量也會下降。

    “生活垃圾是一種潛在的可再生資源,應該被清潔利用。做好熱解環節、實現物料的均勻化是保證燃燒質量、控制排放的重要手段。”同濟大學熱能與環境所所長陳德珍也指出,如果垃圾中水分含量較高,氣化工藝就較難實現,垃圾分類則為垃圾的熱解氣化處理提供了重要契機。

    革新技術迎接挑戰

    國家監管層釋放出的明確信號是,垃圾焚燒發電廠必須在“無害化”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實現“減量化”與“資源化”。

    “環保監管制度化、飛行檢查常態化,不定時間、不打招呼、不聽匯報,用最快的速度直達監測現場,直接抽測、直接曝光。”喬德衛坦言,嚴格的環保監管已經把垃圾焚燒發電廠逼進死角。

    而垃圾分類雖然對垃圾焚燒發電的減排產生有利影響,但也存在諸多挑戰。喬德衛指出,垃圾分類之后,短期內垃圾進廠的總量會減少。此外,垃圾熱值提高也會對焚燒的工況設備產生一定的影響。

    在喬德衛看來,垃圾焚燒發電要想良性發展,也不能僅靠垃圾分類,還需要繼續推動技術革新,比如采用中間再熱、高效汽輪機等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提高噸垃圾焚燒的發電量。

    此外,他還建議垃圾焚燒發電應該積極推進熱電聯產,使發電與供暖兩不誤。“開展生物質發電熱電聯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是面對國家補貼退坡,有效提升經營效益、改善現金流的重要手段,同時也促使垃圾焚燒企業進行二次創業。”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大城市的垃圾焚燒項目已經基本建設到位,并建立了成熟的商業模式,而小城市及縣域的垃圾問題卻尚未解決。在陳德珍看來,大型焚燒項目并不適合這些小城市地區,熱解工藝才是中小型生活垃圾處理過程中的重要環節。

    “目前國際上的成熟工藝及案例證實,在垃圾焚燒過程中,一定要利用熱解這個環節將不均勻的廢物均勻化。”陳德珍用實驗表明,熱解氣化工藝在小型垃圾焚燒爐應用中,熱解和炭氣化耦合燃燒時對應的本底污染物排放最低。因此,她建議,中小型垃圾焚燒發電廠為了使達標排放代價降到最低,應該采用熱解和炭氣化耦合燃燒,而不是直接焚燒。

    透明監管鞏固“公信力”

    業界預計,2019~2020年(或延伸至2021年)將是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投產旺年,市場規模以千億計。

為促使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排放達標,緩解“鄰避效應”,此次《規定》也將生態環境監管引入社會監督機制,逼迫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練好“內功”,實現從“要我守法”到“我要守法”的轉變。

    生態環境部環境執法局副局長隋筱嬋表示,此次《規定》填補了自動監測數據直接用于行政處罰的空白,并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全面應用,有望實現對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實時監管,讓行業監管更加透明。

    據記者了解,2017年全國所有投運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都被要求實施“裝、豎、聯”,即安裝自動監測設備,在廠區門口豎立電子顯示屏公布數據,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截至目前,與生態環境部聯網的垃圾焚燒廠已經達到401家。到2020年年底,爭取將所有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全部對社會公眾開放。

    而公開數據,不僅在于加強垃圾焚燒發電監管力度,也在于鞏固“公信力”。這也被業界認為是“贏得信任的重要方式”。另外,業內人士稱,這一次先行探路成功之后,接下來或將推廣到電力、化工等行業。

    

    (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或互聯網其它網站,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