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垃圾圍城”已成為很多城市面臨的難題,19日-20日,由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與中國循環經濟協會主辦的2014中國環保產業高峰論壇在鹽城環保科技城舉行,專家學者聚焦這一話題。
? ? 垃圾焚燒處理是現實出路
? ? 城市的垃圾制造能力有多強?以南京為例,每天產生6000余噸垃圾,如果用裝載量為2.5噸的卡車運輸,可以綿延16公里,兩天不處理就可從卡子門排到祿口機場。
? ? 與此同時,城市周邊已無垃圾“葬身”之地,各地的填埋場已趨飽和。“資源化、減量化是垃圾處理的重要方向。”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總工程師徐海云介紹,對于人口密集、土地資源稀缺、經濟發達的城市,應優先考慮垃圾焚燒。在國際上,垃圾焚燒也是成熟可靠的垃圾處理主流技術。
? ? 據測算,同樣的處理量,垃圾焚燒用地僅是垃圾填埋的1/20左右。更重要的是,一般垃圾在填埋場分解需10至30年,而只要垃圾的熔點低于850攝氏度,2小時左右就可焚燒處理。
? ? 盡管垃圾焚燒具有眾多比較優勢,但公眾最擔心的是焚燒過程產生的污染物—二惡英。省環保廳相關專家告訴記者,近年來垃圾焚燒技術已成熟,能對二惡英進行高效處理。雖然焚燒溫度低于400℃會產生大量二惡英,但超過850℃能分解99%的二惡英,超過1000℃就能全部分解。
? ? 分類收集試點多年無進展
? ? 不管是焚燒處理,還是再循環利用,分類都是重要前提。相比歐洲,中國的垃圾未能有效分類收集,濕度更大,往往要添加輔助原料或進行熱處理,增加處理成本,一旦個別處理廠不守規就會造成污染。南京早在2000年就被確定為全國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至今效果不明顯,垃圾分類為何這么難?
? ?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南京建鄴路一個小區,一位居民拎著一袋垃圾扔進一個垃圾桶,壓根沒看桶上“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字樣。“就是分類了也沒用。”該小區一位物業人員坦言,每天環衛工人將“可回收”與“不可回收”的垃圾混倒進運輸車,“分好了又被混運,誰還有動力。”相比國外,我國廚余垃圾占比高,干濕混合收集后會污染可回收物,若再進行人工分揀成本很高。
? ? 目前,各地對垃圾分類采取“蘿卜加大棒”政策,既進行激勵又制定懲罰措施,但至今沒聽說對個人開罰單。“我國實施處罰的條件暫不具備,分類只是試點,處罰缺乏公平性。”環保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主任凌江表示,國內垃圾分類應正向激勵為主。比如,上海啟動綠色賬戶試點,社區發放的垃圾袋上有條形碼,可以溯源并積分,居民憑積分換取禮品和公園門票等。
? ? “鄰避問題”背后是利益沖突
? ? 經過多年科普,公眾在認同“技術無害”的同時,仍擔心“監管有漏”。此前,住建部對全國垃圾焚燒廠摸底,123條生產線中90.5%的二惡英濃度遠低于國家標準,已符合歐盟標準。但這樣的數據,公眾缺乏渠道了解。
? ? “理論上,日垃圾清運量400噸以上的城市就可以建設一座垃圾焚燒廠,江蘇大部分縣級市均有需求。”光大證券(601788,股吧)分析師陳俊鵬介紹。最近兩年,僅光大環保就將在南京、鎮江、常州、邳州、吳江、宜興等地建設、投運多個垃圾焚燒項目。
? “要讓百姓有信心,必須主動溝通。”光大環保在常州武進的項目自2008年投產以來沒有收到一起關于環境和空氣污染的投訴,公司總經理廖國勇介紹,開工前就組織周邊居民參觀上海的同類項目,投運后與周邊社區建立聯系制度,每季度公布相關指標,回答疑問。為確保萬無一失,常州市城管局專門成立一個監管辦,派駐3名工作人員和工廠員工一起上下班,監管垃圾處理廠運營情況。該廠的煙氣排放指標與常州市環保局在線聯網,在廠區顯示屏實時發布。
? 盡管如此,一些公眾還是不愿將垃圾焚燒廠建在自家門口。“"鄰避問題"不是個人素質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看法的體現。”凌江表示,個別企業偷排、老百姓對焚燒技術的誤解與恐懼,以及政府決策過程的不公開、不透明,都是造成“鄰避問題”的原因,但更深層次原因還是利益沖突。既要注重前期溝通,也要對當地百姓適當補償。在國外,除了環境補償,還會將垃圾焚燒產生的熱力、電力、熱水給周邊居民免費使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信息來源:新華日報